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房价停涨”只是一道“过门曲”
2011-09-21 09:4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与7月相比,共有1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30个城市房价持平。此外,同比涨幅回落的城市有40个,比上月增加了14个。有专家称,楼市已经到了停涨的临界点,全国房价下降的拐点已经初步显现。(9月19日《华西都市报》)

数据很晃眼,成绩很喜人,这似乎已充分说明眼下的楼市,已然进入胶着期,以“限购令”等“开路”的各类调控举措使得市场成交量开始下行,房产商打出“促销牌”吸引客源,实际价格出现了难得的“跳水”迹象,民间充斥着“房价拐点来临”的论调。不过,拨开光鲜亮丽的数据,仔细咂摸一番,或许眼下的“辉煌战果”并不那么值得载歌载舞、鞭炮齐鸣。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和持平的有所增加,但从同比数据来看却均为上涨,无一下跌,涨幅超过5%的城市数量依然不少,像长沙、南昌等部分城市涨幅甚至超过了7%,尤其二三线城市同比涨幅仍较大。这意味着,房价涨势并没有明显放缓,调控只是调了一下一线城市的房价,而“价值洼地”的二三线城市被投机炒作,已然成为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不仅如此,房地产已成气候,利益盘根错节,以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房地产行业协会组织等组成的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活动能量依然很大。比如,日前广州市房协举办的“2011广州房地产博览会高峰论坛”上,该市房协一副会长便现场煽情“现在的价格不能反映真正的价值,房价永远不会降”;而在住建部明确要求二三线城市限购后,许多地方政府要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要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使得“限购”成了明晃晃的“促涨”。

更重要的是,地产调控的死结仍未打开,保障房建设问题层不出穷,地方政府卖地财政仍未改观。现实中,保障房建设要么囿于土地供应、资金筹集以及各种程序的审批而开工率不足,要么就是建设质量低下、地段偏远而“空置”。而另辟蹊径的“房产税”也未挖掘出庞大的“预算外收入”来满足地方日益增长的刚性支出,土地和房屋仍旧是地方财政的“抽水机”。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实施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信贷政策也好、限购令也罢,都只是在围绕价格水平上做文章,这或许能在短期内净化楼市消费环境,对投机、炒房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推动房价的主要因素及内在动力——供求关系及地方政府意念,却不会带来根本性影响。换句话说,房屋供不应求之下,想让地方政府主动放弃土地财政,犹如虎口夺食。

所以,单纯靠政策调控价格,治标不治本。房价短期内可能少许下挫,但当人们意识到基本面并未根本改观时,房价难免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可见,眼下的“房价停涨”只是一道“过门曲”,要让房市真正健康,便需要调控与改革相结合,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改变房产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分配关系,同时实现地方政府的转型。否则,好听的“过门曲”之后,接下来的“主曲”怕是不大妙。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