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乱摊派,“乱”在何处
2011-10-12 11:01 来源:钱江晚报

近来,一些人在谈论一个似乎是过时的话题: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及乡村传统道德的解体,话题中还包括一类过时了的人物:乡绅。在传统乡村社会,乡绅是维系乡村习俗、道德的主要阶层和纽带,也是“清议”的乡村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官,但有时比官还有威望,官员要在乡村贯彻一些事情,还需要借助乡绅。革命之后,乡村传统社会结构被改变,乡绅渐渐地消失乃至绝迹。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一篇报道:山东鄄城县彭楼镇几个村子决定造一栋教学楼,预计投资100万。需要各村自己筹资25万。郭北口村的100多个孩子,因为家长没有按照要求“自愿”捐款,村干部就进入彭楼镇何庄完全小学,让校长停了这么多孩子的课,不交钱就不准上课。报道的着眼点是“乱摊派”,但是,如何“乱摊派”,以什么行为方式“乱摊派”,不能忽略。

在讲究“敬惜字纸”的传统社会里,学校是有一定神圣性的地方,一校之长,更是当地有威望、受尊敬的人物。乡村官吏可以随意指使校长,干预学校事务,跟佛头着粪无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村干部可以叫校长停学生的课,校长居然也服从了,说明对文化、教育的敬畏,在一些地方的乡村(不限于乡村)已经成为历史。“乱摊派”,其中包含了诸多的“乱”:行为失范背后是秩序失范,秩序失范背后是价值观混乱。造教学楼是为了发展教育,而发展教育又是以辱没教育的手段来推行,真正是怎一个“乱”字了得。

鄄城县彭楼镇的“乱摊派”,不是第一例,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例。这类现象的频频发生,说明在一部分官员心目中,已经没有比实际利益、比钱更高的价值尺度。“二奶”现象也可以作如是观:即刻的、“切身”的现世享受就是一切,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起码的研究,现在还不敢说,如果没有了道德权威,社会生活是否可以用另一个权威——法律来维系?如果可以不讲道德,只讲利益,那么,最起码的道理就是:既然你要谋取利益,那就要承认别人谋取利益也是合理的,那么问题就是如何分配利益,分配不合理,不公平,往往就是社会的乱源。“占领华尔街”,就是“99%”要向“1%”讨公平、讨公道。利益严重失衡而想保持社会稳定,是缘木求鱼。那么利益分配谁多谁寡?由谁来定?分配的依据又是什么?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权利——利益的分配权,分配准则的制定权。至少在鄄城县彭楼镇,村干部、镇政府、教委,有摊派权,村民只有被摊派权。摊派多少,跟村民收入比例如何,好像也没有什么依据,或者说权力就是依据,村镇干部说了算,村民不肯交钱,就是“刁民”。 “刁民”这个词说得太好了,就是说,至少鄄城县彭楼镇,还是个土皇帝说了算的地方,还是个极权土围子。

孙中山发动革命推翻帝制已经一百年,孙中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已经八十五年。八十五年之后,“革命”成功了没有呢?至少没有完全成功,像鄄城县彭楼镇那样土皇帝当道的地方,还多的是。(戎国强)

责任编辑: 金婷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