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特供商标不过是围在权力边缘“分一杯羹”
2011-11-21 08:27 来源:红网

《北京晚报》报道,国家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针对酒水等日用消费品的“特供”、“专供”等标志清理整顿的专项行动后,一些知名品牌开始拿下包装上“人民大会堂”“特供”之类的字样。有营销专家称:其实去除这样的字样对其他企业来说是一个公平的事情,“原来是国家的公信力被部分企业利用,这是不公平的。”(11月20日《北京晚报》)

“人民大会堂”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且不说“特供”字样带来的“特权”想象,单就维护政权的形象出发,取消使用也是应该的。但又是谁让商业行为可以沾上最高权力的光环?报道里称有专门的公司负责接洽“人民大会堂”的使用权,开价一年500万。那么这些公司的收益,又如何来管理?是私人所有,还是如国企般收归国库?我们都丝毫不清楚。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公司一定有来头、有“背景”。这些“来头”和“背景”,想来应该是相关管理机构的人们。他们不会考虑人民大会堂所具有的崇高的政治意义和象征,也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国家形象带来何种问题。利用自己手中所有的权力,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尽可能为自己牟取更多的利益,这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这种猜想是过头了吗?看看故宫就知道了。同样是身处北京,同样作为有象征意味的文物保护单位,它可以租赁给私人开会所、可以在里面开一个不伦不类的星巴克、可以想尽办法提高门票价格保证收入。故宫成了故宫管理者的私有领域和创收工具,但又不必为之负上太多责任:反正东西不是我家的,是国家的,损失了也好,坏了也罢,总是国家来救。监督管理?只要摆平关系,不就得了。于是,这些攀依在国家这棵最大的权力之树上面的寄生藤,也就毫无畏惧地汲取着大树的汁液了。

再把视野放开一些,其实“分享国家公信力”的行为可以说遍地都是。人民大会堂、故宫的人们,只不过是围在权力的边缘,“分一杯羹”而已。真正的权力拥有者,正在努力地以为国家争面子的名义坐头等舱,以为国家挣利润的名义抬高油价,以为国家的“发展”的名义来强拆、征地……国家的公信力就这么一点一滴地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流失。那么谁会为此而负责任,谁又来挽回国家的公信力?依靠权力的拥有者自身吗?噢,他们正忙着开发更多的“国家”项目,牟取更多的利益呢。

国家这棵树的水分和营养,其实都来自那片土地,也就是人民。那些寄生藤们汲取的,实质上就是人民的血汗和利益。我们常常说要建立国家形象,但对国家形象损害最大的就是这些贪官污吏和权力周边的食利者。权力无管制,不管是多么宏大、多么伟岸的形象,都会被蛀虫们啃噬得外强中干的。

[作者:汪慧君]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