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农民“被上楼”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误读
2011-11-22 07:56 来源:红网

最近,有山东临沂沂水县的听众给央广新闻热线400-800-0088打来电话,反映沂水县高桥镇闫家宅村在进行旧村改造过程中违背农民意愿,他们是在“被强制上楼”。如今,原来的住宅荡然无存,新建的楼房却没能居住,寒冬将至农民又该如何过冬?(11月21日中国广播网)

看了这个报道,笔者认为,农民“被上楼”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误读或违背,因为农民不但没有过上好日子,还被迫住在过道、猪圈里,严重危害了农村的稳定。

农民“被上楼”其实是打着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小城镇化等各种旗号,让农民上楼,把腾出的农民宅基地等土地复垦后换取同等面积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这样,既可以获得城乡土地之间的级差收益,更可以突破宏观调控下紧缩“地根”的限制,完成各地GDP的发展目标。这样地方政府的目标达到了,可这就是新农村吗?农民的新生活开始了吗?农民的补偿不到位,地方财政收入又不足以补偿农民的损失,农民连日常的生活都无保障,对农村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农民“被上楼”行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和平时期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古今中外,史无前例”,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农民被“逼上楼”或“打进楼房”,一幕幕惊人的剥夺、浪费和暴力在不断进行中,被改变了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农民打心眼里不满意,据媒体报道已经在山东等省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农民继续“被上楼”下去,真的出了大事,岂不严重危害了农村的稳定!而且还会误国误民遗祸子孙!

整齐划一的推进工作固然很好,但是也要看农民的意愿。强扭的瓜不甜。为了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得让农民自己心里愿意,有积极性、主动性、心甘情愿地做。农民“被上楼”让旨在节约土地的“增减挂钩”机制的变味,违背农民意愿,强拆民居拿走宅基地,强迫农民上楼并大规模取消自然村,农民则住进了被选择的“新农村”,过着被产生的“新生活”。可这种“新农村”“新生活”不仅让面临生活、生产方式转变的农民无法接受,让印象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庭院牛羊鸡鸭、辣椒玉米树挂、炊烟池塘鱼蛙”的农村消失,不仅使得中国村庄的传统和文化面临断裂,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在电影电视上再看到印象中的农村,只有城镇没有农村,这还是完整的社会环境吗?不完整的社会环境能让子孙后代健康成长吗?这难道不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误读或违背吗?农民的心灵家园又该如何安放?

温家宝总理2007年为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所说的一句话:“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农民是自己世代生存并依法享有权利宅基地的主人,要不要上楼该由农民自己说了算。温总理的话应引起“逼”“打”农民“上楼”的地方执政者深思。

[作者:李六合]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