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希望杯”竞赛何以成了“敛财杯”竞赛
2011-11-28 07:59 来源:红网

日前,“希望杯”数学竞赛北京赛区组委会因涉嫌敛财,受到北京市教委等部门查处。希望杯“北京赛区组委会负责人表态,已经按照市教委的要求给学生退费。26日,“希望杯”全国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已取消北京赛区组委会2012年的赛事组织权。

其实,人们对于这样的新闻早已司空见惯——2009年5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简女士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开始参加一项英语比赛,经初赛、复赛直到5月的赛区决赛,需交的费用越来越多。就连本宣布不收费的半决赛,也因选在大兴国际会议中心封闭举行两天,而要求每位选手交980元食宿费。

2011年8月24日《京华时报》报道,“雏鹰之声”全国第八届少年儿童广播故事大赛的全国总决赛在昌平龙脉温泉度假村举行,南充市参赛选手家长反映,故事大赛存在乱收费现象。他们受邀来北京参加总决赛却发现同台选手仍是预赛时的老乡们。参赛费用除了往返6000元机票,主办方还收取每位家长1600元,少儿1800元……

这些以各种名义冠名的“××杯”、“××之声”比赛,无一不被家长们指为敛财。对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不禁要问:目前全国各地有多少“××杯”竞赛不是敛财竞赛?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各种名义的“××杯”英语竞赛、数学竞赛、故事大赛也应运而生,这些“杯赛”不仅在中小学普遍存在,而且目前已经延伸到幼儿园中。一些社会、民间办学机构深知孩子的钱最好赚,于是,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主办英语口语大赛、故事大赛。为了吸引家长和孩子,他们特地请了一些所谓的“专家”评委,有的甚至冠名“中国××”。可,这些活动的主办方有几个是经过主管部门认定的?这些比赛证书究竟有多少权威性?

其实,这些各种名义的“杯赛”活动早已背离了竞赛活动的初衷,“杯赛”背后的经济利益才是最吸引主办方的,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水平只不过是个幌子,敛财才是其真正的目的。主办“杯赛”活动方不仅靠举行比赛敛财,而且还通过卖各种竞赛用书、举办辅导班来敛财。为了拉拢生源,组办方还和一些学校、老师“合作”,将报名费和学费按一定的比例返还。于是,学校和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误导家长称将从此类竞赛优胜奖获得者中选拔优秀学生,向高一级学校推荐,从而导致众多家长盲目报名考试。

当前各种名义的“杯赛”活动,既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又骗取了家长钱财,同时还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剧了应试教育的盛行。笔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刹刹各种借竞赛之名敛财的“杯赛”之风,否则,“希望杯”竞赛将会演变成“失望杯”、“敛财杯”竞赛!

[作者:张成浩]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