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丙肝事件:一根针头背后的农村医疗生态
2011-12-01 08:22 来源:红网

(安徽涡阳发生丙肝感染疫情,56人感染)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13人确定为丙肝病毒阳性。据初步调查,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某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11月29日《人民日报》)

打完针不换针头,开水烫后继续打,作为80后的我,小时候多次经历过这样的治疗,每次都感到特别恐惧,对消毒不彻底的担忧超过了打针的疼痛。那时候乡村医疗器具设施匮乏、落后,医疗人员也多是“赤脚医生”,因此针头重复使用很常见也很普遍,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农村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村诊所打针基本都用一次性注射器,很少再看到针头重复使用的情况。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患者医生普遍都会主动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头。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个叫吴文义的乡村医生,不知是图省钱还是固守旧习惯,楞生生的用一根针头“打倒”了100多号人,耸人听闻!

无从医执照,明知危害结果仍多次重复使用注射针头并造成严重后果,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诸多法律,吴文义难逃法律惩罚,民事赔偿之外,更须承担刑责。然而,受害者众多,即使对吴文义处罚再严厉,也难以弥补受害者疾病之苦、精神之痛和财产之失。

说到底,这是一场不该出现的灾难。作为医生,哪怕是没有执业证的土郎中,起码应该懂得打针、开药都不可随随便便。都什么年代了,针头还重复使用,万一消毒不彻底,一针下去可能就把艾滋病毒带给无辜的患者。吴文义这次传染的是丙肝,要是乙肝或艾滋,那他捅的篓子该有多大!多少人和家庭会因此毁于一旦?这一事件表明乡村医疗是否安全,关键要看乡村医生的素质,现在农村诊所硬件改善很大,这不容怀疑,但如果硬件上去了,却缺乏遵循医德、有合格医疗技术的医生,乡村医疗仍然难言安全。

农村的患者由于医疗知识匮乏而盲目听信医生治疗,因而受害,值得我们格外同情。医患关系,因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本来就对患者不利,而在农村更为突出。农民文化不高,医疗知识缺乏,容易被医生诱导蒙骗,有的乡村医生出手狠,敢于下药,下重药,甚至是违禁药,这虽很快能治住病,花钱少,但带来的潜在危险和后果,难以估量。笔者家在农村,对此深有体会,农民看病图见效快,花钱少,乡村医生深知农民的心理,不惜违反医疗规程。此次事件仅暴露了打针这一问题,事实上,农村医疗,药品问题比打针更为突出。

医疗监管部门的失职也难以回避。医生基本职业操守靠的不是医德和患者督促,而是政府医疗部门的监管。老式注射器能否存在,医生是否有执照?这些都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不幸的是,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再次没有看到一个尽责的监管。对于监管的批判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无需多说,只想补充一句:乡村医生操作不规范酿成大祸,根子在监管。没有有力监督,缺乏严格管理,乡村医生在牟利冲动下哪能不犯错?如果监管跟不上,农村医疗投入再多的资金,照样薄弱,难以保障农民的就医安全。

不幸,源于农民的大意,医生的失德,监管的失职,三者共同促成了灾难的发生。这场灾难告诉我们,农村医疗硬件虽有了很大改善,软件建设还任重道远,农村医疗的改善,除了增添医疗器械和医生之外,还需要医德培养和医疗知识的普及,更亟待政府医疗管理部门医疗监管“出城”。医德培养和医疗知识普及,是长久之计,而医疗监管“出城”,则是当下之急。

[作者:张梁]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