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悲悯情怀叩不开坚固的利益“心门”
2012-01-09 08:10 来源:红网

《南方都市报》首席研究员南香红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农民工在城市拼搏的最终目标,是要敲开厚重的城门,这个城门一方面是制度之门,另一方面是城市人的心门。她表示,城市的制度并非公众所能解决,但至少我们能逐渐消除与农民工心灵上的隔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要有真诚的尊重、理解和同情,人们必须学会谦虚地面对这一群体。

作为一个完成了农民工问题系列调查,曾参与策划“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大型调查等专题研究的学者型记者,南香红发出了“打开心门,谦虚地面对农民工群体”的肺腑之言,我们应该向这样的情怀致敬。其实不只是南香红,近几年秦晖、于建嵘、李实等公共知识分子,怀着悲悯情怀望着那些“漂移”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农民工,发出了大音希声的呐喊。这样的呐喊或许不像当年的鲁迅那些犀利,也不像遇罗克等人那般悲怆,它却以更为绵延的方式,为解决底层问题鼓与呼。

三十年了,在城市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在机器轰鸣的车间、在灯红酒绿的宾馆饭店、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在家政服务大军中、在城市马路的清洁大军中,甚至在通衢陋巷的收垃圾大军中,到处都有他们或青春飞扬,或中年持重,或老态龙钟的身影。为争取一个与其贡献相符,与国家发展水平相符,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符的城市待遇,或一个明确的城市身份预期,让他们有机会身体依附于城市、精神归属于城市、文化归化于城市,公共知识分子们一直以关注人性、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人道主义情怀,或秉笔直书,或拍案而起,或反复追问。

农民工进城三十年后的今天,基本状态仍是卡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进了城市,解决不了市民身份,与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福利无缘;回到农村,他们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我们执政党的党旗又是镰刀加锤子的组合体,寓意工农联盟,微妙的是,具体到个体的人,当农民和工人结合为一体,就处于非国民待遇了。同在一个国家体制之下,他们同国不同命;同在一个城市里,同城不同身;同从事一项工作,同工不同酬。

农民工受到了普遍性的不公平待遇,在福利、劳保、就医、教育、养老等各个方面,他们顺理成章地得不到惠顾,甚至成为“挤占城市有限资源”的“罪魁祸首”。谁也无法否认,城市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很大部分有“农民工”的剩余价值。一方面在产业转型尚未完成的当下,城市其实很难离开农民工;另一方面当民工如潮般涌向城市,城市却表现出一贯的傲慢,连民工因讨不到工资而被迫跳楼跳桥也被指为“做秀”。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最大的不公,莫过于一方面剥夺了其应有的财富分配,另一方面给其贴上某种羞辱性的身份标签。

农民工绝大部分被纳入到中国城市化率的统计,但却一直保留着农民的身份,没有享受过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一提到均等化的服务保障,就等同于政府要进行更大力度的资金投入,挤占城市有限的公共资源,对原有城镇居民和城市发展带来影响。短期来看,均等化服务不一定会对本地带来好处,对提高政绩并无立竿见影之功,这使得地方政府都难免会捂紧口袋。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实质上是财富分配失衡、利益不能共享,是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之间的矛盾。

悲悯情怀是成为当今社会的奢侈品,但是,悲悯情怀能叩开城市人的“心门”吗?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丰厚的户籍红利使得城市居民能继续垄断劳动力的高端市场,并将这种制度性优越感渗透到思想与行为选择之中,以人为的理由反对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甚至影响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例如,在广州市某次“小市长”竞选征文中,不少中小学生认为要限制外来人口流入广州,甚至认为要定期遣返部分外来人口。许多地方政府事实上视民工讨薪为不安定因素,广州亚运会安保演习的假想敌竟然是“讨薪民工”,深圳大运会甚至提出禁止民工讨薪,仅靠悲悯情怀,消融不了坚固的利益坚冰。叩不开利益铸就的坚固“心门”。

有报道说,在日本大都市里看不见“农民工”的身影。1955年到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万“农民工”进入城市,转入非农产业部门工作。与中国今天的情形类似的是,日本当初的“农民工”也面临着从工资到保险与城市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但日本用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农民工”的转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们每年也有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什么二三十年过去,日本能够成功完成“农民工”转型,而我们却问题较多?也许由于国情不同,他国我们不能照幔治銎渲械淖凸蹋渲械囊恍┲贫绕哪芨似羰尽1热纾毡揪兔挥凶璋┟窆と谌氤鞘械幕Ъ苤啤?BR>

人口及围绕人口流动而产生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在户籍制度仍然主导城市与人口有关的社会事务的背景下,“内外有别”是很难实现“自我改良”和“自我革命”的。打破这种差别不能任由公共知识分子年复一年奔走呼号,不能指望城市“良心发现”,而要从国家层面统一施政。农民工城市化的瓶颈是户籍制度与福利制度的剥离,破除公共服务属地化管理,实现国家层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务之急。现在是从国家层面妥善解决体制分割、相关制度整合、公共资源配置等问题,为全国推进城乡统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的时候了。

[作者:肖亚洲]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