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和谐家庭,与时俱进的底色是公平
2012-02-04 09:15 来源:红网

近日,有报道称,已经陪伴全国人民半个多世纪的“五好家庭”,在首都北京已更名为“和谐家庭”,“会上网”、“藏书量300册以上”、“常旅游聚餐”等成了新的评选指标。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妇联倡导并发起了“争创五好家庭”活动,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和睦、温馨、和谐,仅看“五好”,难免有刻舟求剑之嫌,有失客观。从这个层面上说,“五好家庭”变身“和谐家庭”乃与时俱进之举,有其积极意义。

从“五好家庭”评选标准的嬗变中,我们也能看到与时俱进的痕迹。例如,上世纪80年代,“五好”的标准强调政治思想、生产工作,强调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等。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五好”的标准强调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强调学习进取、爱岗敬业等等。而到了新世纪,“五好”又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强调起明礼诚信、友爱互助、低碳生活等时代精神。这样的标准变迁,值得肯定。

可是,增加“会上网”、“藏书量300册以上”、“常旅游聚餐”等评价指标,这又是为哪般?难道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风马牛不相及!原因很简单,会不会上网、藏书多不多、经不经常旅游聚餐,这些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准和经济水平,与“五好”、“和谐”却相去甚远。生活水准的提高的确能助推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之风,然而,这充其量只是一个充分条件,而不是没它不可的必要条件。君不见,富人有富人的快乐,穷人有穷人的幸福。若因为上不起网、买不起书、旅不起游而被赶出“和谐家庭”的大门,这就是典型的嫌贫爱富、社会不公。

与时俱进,是一种精神、一种魄力、一种进步。可偏偏有那么一些“与时俱进”走偏了,不顾客观需要,为形式而“俱进”,不顾社会公平,甚至扭曲为“与富俱进”,而广大的“穷人”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其实,若稍作盘点,类似“和谐家庭”不和谐的现象并不鲜见。例如,为提升教育水平,有些地方“与时俱进”,入学考试除了考学生,还要考家长,并美其名曰“家校联合”,而其实质就是“拼爹”,这公平吗?比如,前段时间备受诟病的“火车票网购”,看上去是技术创新、“与时俱进”,可偏偏却成了不能上网、不会上网的“穷人”们的一道坎,这公平吗?再如,一个多月前,在民政部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中,“慈善奖”规定,最具爱心捐赠的个人及企业,年度捐赠资金均需要达到100万元以上,如此“以金钱论英雄”,这又公平吗?

时代在变迁,与时俱进是个永恒的主题。步子慢了,则会“落后挨打”;步子快了,则易陷入“形式主义”、“大跃进”。然而,步子不快不慢,若缺了公平,同样不行,因为公平是与时俱进的底色。

[作者:张锋]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