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第一追问]:“彪悍”的门票哪来的底气
2012-04-07 12:13 来源:新华网

然 玉

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在相关调查中,近九成网友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专家指景区涨价除了有运营维护成本的现实,更反映出某些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等问题。(4月5日《新京报》)

随着门票迈入“百元时代”,公众抵触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其中,当然存在着最朴素的利益权衡,但“衡量的无标准”,才是更为重要的肇因:景区的数据公开不够彻底,所谓“景区运营成本”到底多少,你我从来无从感知。

很长时间内,景区的定位是模糊的,其到底是一种公共服务,还是特殊的盈利性商品,一贯缺少定论。在此暧昧思维指引下,公众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景区身份的浓厚地域区别:在一些地方,“景区”被定位成国民生活福利的一部分,大力推行廉价甚或免费策略;而在另一些地方,“景区”则成了直接吸金的工具,肆无忌惮发挥着创收之功能。

事实上,这是本质性的属性之辨,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操作分歧。有专家指出,“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多数景区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 ——类此观点,仍旧是技术层面的视角,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了某些根源追问。按照通行的物权归属理论,自然景观、某些人文景观,天然应当全民共享。所谓“门票征收”的唯一依据,便是“支持维护费用”。明乎此,有关收支数据的公开,实乃是必尽而非额外的义务!

毫无争议的理念重申,多半难耐现实种种。就实际情况而言,动辄百元的门票,着实是“不收白不收”。首先,有鉴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集中出游的民众习惯,在特定时期内,爆发的人流与有限的景区接待力,其实已经处于不对等状态。结果是,无论怎么涨价,景区永远人满为患,在这种情况下,所谓“门票经济”与“旅游经济”极易兼得。不存在调高门票就有损整体收入、降低门票就能拉升整体收入的预期;其次,国人的消费理性,在节假日期间难免动摇。在这个时段,消费欲望更强、价格承受底线更高。或许可以说,小长假、黄金周内,游客的旅行需求,是极端缺乏价格弹性的。

并非景区经营模式落后,乃至太过仰仗门票收入,而是因为它们缺少升级的动力:在一种原始、低端的状态下,就可赚得盆满钵满,谁还会想着自我升华呢。须知,“升级”始终是需要支付成本的。当一种盈利模式不曾被开掘彻底,乃至面临不可调和的危机,“新模式”永不会出现。

责任编辑: 金婷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