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信义姐夫”能触及社会诚信缺失之痛吗?
2012-05-06 09:17 来源:红网

开干洗店的内弟一家遭遇不幸,岳父母年事已高,当姐夫的含着眼泪,自己掏钱,通知数百个顾客退卡拿钱,令人感动。这个感动众多扬州人的“信义姐夫”真名叫赵红兵,是扬大附中政治老师。(5月5日《扬子晚报》)

无独有偶,湖北黄坡曾发生弟代亡兄偿还民工工资的新闻,“信义兄弟”感动了全国,江苏常州施阿林“信义夫妻”也让国人动容,今出现“信义姐夫”赵红兵更让很多人内心欣慰。当然,“信义姐夫”、“信义夫妻”、“信义兄弟”的层出不穷,让人顿觉温暖。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该看到,当“信义”屡屡被浓墨重彩地报道之时,正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信义的缺失。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我们与其慨叹社会诚信的缺失,忧心忡忡,不如去主动地认知社会诚信的潜质。

“信义”二字,是中国传统道德观里非常高的评价。“信义姐夫”赵红兵曾说“做生意首先要做人,诚实、守信,就像我们当老师的一样,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自己先要给孩子做表率,这都是应该的。”“信义姐夫”赵红兵和他的内弟陈佳,虽然信守的只是“诚信经营”、“人死债不烂”这样的看似朴素平凡的基本原则,但他们配得上这个评价。在这个有些悲伤的故事里,姐夫能含泪完成内弟“最后的诚信”,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他无愧于自己教师的职业。“信义姐夫”为口中“文化不高”、“小本经营”的内弟陈老板尽点姐夫的偿债义务,这本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熏陶下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其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正是这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凡人之举,在普通人眼里,令人感动:还有亲情,还有道德,还有诚信!

诚信,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在人与人之间,“诚信”二字超然于各种物质利益,自古使然。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尤其在当下的现实中更不易。俗话说,物质利益可以让人变成魔鬼,也可以让人变成天使,孔子在《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一个社会也是这样,如果每一个人许下的诺言,都达到了社会道义约定的诚信准则要求,那么,所有人的诺言和愿望就都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将变得坦诚而纯洁,社会的关系就会变得有序而更加值得依靠。毋庸置疑,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伦关系也复杂了。虽然,现代的一些人被物质利益蒙蔽了眼睛,短视,唯利是图,唯利是求,轻弃信义。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社会的主流意识,仍是恪守诚信,许多动人的故事屡出不鲜。扬州的信义姐夫就是一例。

在大力弘扬“信义姐夫”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现实生活中正是当前一部分公民的社会责任心普遍走弱,才使信义姐夫本来一个乃做人之根本的举动凸显出了人格的光辉。每年临近年尾便会甚嚣尘上的“欠薪白条”多少次让人“哀民生之多艰”,而近年发生在各地的农民工讨薪下跪事件,“瘦肉精”、“塑化剂”、“毒胶囊”等众多欠缺诚信事件屡屡曝光,让围普通公众内心沉重而纠结。那些无良的老板,看起来他们的危害仅限于拖欠的人民币的数字,其实他们导演的一幕幕闹剧腐蚀了诚信的墙基,矮化了全民道德的水准。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也就是说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我们应认同社会责任,履行道德契约,营造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大爱无疆,诚信无价!  [作者:醉江南]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