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比放生的善心更重要的是懂得常识
2012-06-06 08:51 来源:红网

6月1日,十余名放生客来到河北省兴隆县苗耳洞村放生了数千条蛇,大量的蛇爬进该村引发村民恐慌,全村的男劳力均放下农活加入了“打蛇行动”。村民称,蛇的数量多,不知道是否有毒,并且可能对当地生态产生影响。经林业公安部门协调,放生客向村民赔偿了4万余元。(6月5日《京华时报》)

放生乃慈悲心,但是,慈悲心不仅要体现在对待宰动物生命的拯救上,更应该体现在对肉食生活的尊重上。只要其食物非受法律保护禁止食用的动物,食肉者也有食用某些动物的自由。近些年,不时有热衷动物权益保护的人采取堵餐馆的方式抗议食狗、食猫,引发诸多争议。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他人的经营自由与选择自由造成了影响。

具体到这一事件,很难想象数千条购自菜市场的蛇全部来自野生环境,它们很可能是人工养殖的用于食用的蛇,而某些蛇类的养殖和食用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更重要的是,即便这些蛇被放生的地点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如此多的数量也足以造成一次严重的生态灾难。对于处于蛇的食物链下端的动物来说,可能将面临灭顶之灾;而对于处于食物链上端的蛇来说,当食物吃尽时,它们的命运也可想而知。缺乏常识的所谓放生的“生”,不过是放生者幼稚的主观想象而已。更何况,放生的地点靠近村庄,势必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干扰,引发恐慌。

很多动物权益保护者总是以为自己占据着道德的至高点,喜欢将自己的喜好、理念强加在别人身上,但结果却往往是,这种挟着所谓的道德优势而来的行为,却常常对其他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产生干扰,进而招致其他人的反感。

一种新的理念若想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其最早的推广者、践行者有义务通过自己的行为证明其对他人的生活是有好处的,或者至少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践行者的行为反而不断地对普通人的生活造成干扰,那么,他们的行为对所谓的环保、救助、动物权益保护等理念的传播,不会有任何好处,甚至适得其反。这一事件引发的争议值得动物权益保护者深思。

[稿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