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高考成本变迁图”绘出我们的焦虑
2012-06-07 08:58 来源:红网

高考前夕,一则“高考成本变迁示意图”的网帖很火:“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钱;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几代人晒当年的高考成本,从5毛钱到5万元,除了物价上涨因素,变化之大令人吃惊。(6月6日《北京晚报》)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考大学已不是当年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资料显示,2011年,有23个省份的实际录取率接近和超过80%,两个省超过92%。与80年代初相比,增长10倍以上。考大学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家长和学生却越发不淡定了。

笔者的妻子是一所省重点中学教师,她所在的学校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但她发现,学生的压力反而更大了。除了校内繁重的课业,很多人都在校外上各类补习班。这也使得一些校外培训机构遍地丛生,生意异常火爆,一节课的价格被炒到百余元甚至数百元。虽然教育部门连年下发“禁补令”,众多家长、学生依然趋之若鹜。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考大学的时候,虽然那时考上大学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我的压力并不太大。因为一方面当时考不上大学的是大多数,落榜不算太丢人;另一方面,那时的就业远没现在严峻,高中生在小城找个工作并不困难。而现在就不同了,虽然高考看似不那么重要了,但找工作的门槛却越来越高,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已成许多招聘方的起始学历要求,许多好职位更是要求有名校、海外教育背景。

近来,“虎妈”、“狼爸”话题不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流行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龙、成凤”培训,已将“关口”前移到了小学、幼儿园甚至胎教时期。在就业难背景下,似乎人人焦虑,人人都缺乏安全感,个人所面对的局面,成了当代群体的集体寓言:底层家长担心孩子“长大后你就成了我”;处于社会中上层的家长则生怕孩子“往下掉”,将来失去体面的生活。

一股莫名的教育焦虑在社会上蔓延。但这远非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许多社会问题在教育中的映射。当今社会,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格局、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权力、资本的可继承性被认可并被强化等,让底层向上流动的阻力变大,“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力正变得脆弱。但高考作为最公平的竞争方式与机遇,仍是大多数中国孩子寄望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

近期,一部高考题材的纪律片《中国门》在网上热映,影片中有一部分镜头聚焦甘肃会宁,这个高原贫困县因为一些农村家庭,不惜代价赌高考、到县城陪读而闻名全国。这里的孩子夙兴夜寐、发愤苦读,一位当地女孩信心满满地面对着镜头说:“虽然我们现在和大城市的学生没法比,但是我们可以和他们比未来!”但这个孩子还应该知道,高考只是一道门,她跨过这道门后,还会有就业、生活等一道道门等着她开启。这些人生拐点,是机遇,也是一串串的挫折与未知。为她祈福!

[稿源:红网]

[作者:刘道彩]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