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高考作文更值得围观的是“文体”
2012-06-11 09:20 来源:新华网

高考结束了。年年老景观,今年又重现,满城争议的话题,依然是高考作文。并非是因为别的不值一说,往往是因为知识的题目,除非有知识性硬伤,实在没什么可说。作文就不一样了,人人能说,人人愿说,形成了气场,不说就耐不了那个寂寞。然而,围绕着命题细节的讨论,尤其是纠缠在所选材料的争议,实在是无聊得紧。我以为,眼下真正值得围观的是“文体”。

几乎所有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都有这么一项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涉及两个方面,但无一不荒唐。

先说“文体不限”。其初衷可能是,学生的思路不受限制,写作的空间更加开阔,更能够让异样的才子脱颖而出……其实,戴着镣铐跳舞,未必不是检验写作才华的良方。越是限制严格,越能看出驾驭文字的真功夫,这是理由之一。从文章的功用看,没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就没有文章的实用价值。长期进行这种“文体不限”的训练,无数人写文章,叙不像叙,议不像议,不知所云,让人啼笑皆非,这是理由之二。写作训练的重点,初中是记叙,高中是议论,这符合学生心智的成熟过程,也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中学读完,要叙能叙,想议能议,终生受用,此乃语文教学的规律性要求,这是理由之三。再说了,限制文体,并不等于限制思路;而只要限定了议论的材料,宿构作文也就派不上用场。其实,正因为“文体不限”,才让模板式的宿构作文有了用武之地。譬如,今年浙江“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话题作文材料,不久前就见诸于《新京报》,而且还在微博上疯传过,若要用宿构作文来对付,并非没有可能,这更是一个重要的理由。

再来说说“诗歌除外”。它不仅荒唐,而且有害。荒唐在它竟然将历史最悠久,意义最神圣的诗歌,在最能体现文章价值的平台上,逐出了“文章”的范畴。仅以诗歌取才,当然不妥;在试题涉及面如此宽泛的前提下,允许一个人展示一下诗才,有何不妥?古代科举就有“试贴诗”,凡是读书人,无人不会做诗。这样的人文素质,让人仰为观止。如果像“试贴诗”通常规定五言六韵一样,也规定高考作文写诗的长度,以防形如北岛的《生活》,只有“网”一个字,那就未必不可行。由于高考作文不准写诗,中小学语文就不可能重视教诗,看看今天的学生,能背几句徐志摩、艾青、普希金、海涅的,几成另类。远离了诗歌,也就远离了清纯与激情。如果要说几代人的儒雅,几乎就毁在这“诗歌除外”上,未必就是危言耸听。

加上没有明确的书写要求,字如狗爬,也不扣分,弄得有不少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看其字,读其句,思其意,论其文,几乎都惨不忍睹,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我曾为一个事业单位的招聘出题、改卷,让360多个大学生写一篇给材料的议论文;只有10%左右的人,拟出来的标题像议论文;写出来的文章,极少能有议论文的样子。真诚地希望:高考作文不能再这样坑害学生!至于说到应用文,不值一考,能叙能议的人,有一本《应用文大全》,没有不会写的应用文。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