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优质生“崇洋媚外”:为何喜花开墙外
2012-06-19 08:48 来源:新华网

“上海两所‘神一样’的高中,大批学生在高考前已被国外大学录取”、“有些班级考前居然只剩下几个人在上课”……高考刚结束,几条微博却又引发人们对目前国内高考制度的热议,“优质生源早已被预订,国内大学招收到的到底是什么层次的学生?”(6月18日《皖江晚报》)

高考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弱”,这些跳过高考的学生在学校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不考族”。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不把高考当做升学的唯一通道,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有消息说,武汉一所重点中学一个年级有接近40人拿到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集体放弃高考:这是对当前高考制度的无言反抗?还是逃避当前的高校教育?

近年,其实高考优质考生“崇洋媚外”已不是新闻了。在中国教育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2012年高招报告》中,4年来,全国高考人数下降了140万人,高考呈现出“三放弃”的态势,即放弃报名、放弃填报志愿和放弃录取报到。在以外语教学见长的上外附中,学校今年219名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有80多名学生已经获得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80多人被保送,只剩下不到40人要继续参加高考。高三学生放弃高考选择留洋规模日益扩大并非上海一地。在北京某学校,参加洋高考的学生有500多人,占全校高中人数的六分之一。高考优质考生“崇洋媚外”已成蔓延之势,这无疑对国内大学也是一种强烈的冲击。

专家认为,高考优质考生“崇洋媚外”现象实际上意味着教育全球化,也意味国内大学的吸引力在下降。因为美国高考不搞一考定终身,这对国内那些想上好大学依然过独木桥的学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每年对海外学生有6次机会,而且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如果收到多张入学通知书,可以比较之后作出选择。这些诱人的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尖子生投身洋高考。数据显示,2010年,进入美国名校就读的中国学生人数达到了12万8千人。对国内的高校来说,其实真正的威胁还是尖子生越来越多地离开。而“这背后折射出中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危机”,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坦承,国外大学“掐尖”成功,也就意味着国内高校优秀生源的隐性流失。

逐年递增的高考出国人数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和家长对国内教育的失望和不信任。针对高考优质考生“崇洋媚外”现象,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只要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没有切实提高,教育制度没有真正改革,中学生放弃高考、选择留洋的群体只可能越来越庞大。

难以想象,如果越来越多的高考优质考生“崇洋媚外”,形成羊群效应,这对中国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又有怎样的震撼?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教育部门的思考:是洗心革面?还是亡羊补牢?

[稿源:红网]

[作者:醉江南]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