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抢修辛弃疾墓不能仅出于利益考量
2012-06-20 08:46 来源:红网

“辛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却荒草没碑、破败荒凉,倘不是墓碑和石柱,真不敢相信,长眠于此的竟是大词人辛弃疾。”近日,有读者报料称,辛弃疾墓因历经沧桑,没有得到更好的修缮,已变得残败不堪。(6月19日大江网)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是南宋伟大的词人,更是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对后来历代诗词创作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时至今日,其词中的很多思想风格和艺术手法仍值得后人去研究和深思。

辛弃疾身份特殊、贡献突出,作为后人应立志传承这一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极力探究辛词创作的艺术性、思想性。基于此,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将抢修、保护辛墓作为当务之急和应尽义务。即使花费再多的钱,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一宝贵遗产,断不能让它在风雨中逐渐残败。

可见,充分发掘辛墓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才是抢修、保护辛墓的最大出发点,这也是对待历史文物应持的科学态度。同时,抢修、保护辛墓不仅体现出对词人的极大尊重,更是为子孙后代了解辛弃疾、研究词历史提供场所。当辛墓真的成了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基地,才能体现其最大价值。

欣慰的是,当地政府终于将抢修辛墓提上议事日程,但他们的出发点似乎有点跑偏,只是出于利益考量,欲将辛墓打造成为“旅游项目”。说白了,就是借辛弃疾之名推销地方、捞取钱财。诚然,将辛墓打造成旅游项目我们并不反对,但出于利益考量才来抢修惨遭破坏的辛墓,实在让人不太舒服。

事实上,我国仍有很多名人墓地、故居散落于民间,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有着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遗憾的是,有些文物却破损严重、不堪入目。对于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物,我们要重视平时的维修和管护,绝不能为了利益再来抢修、保护。毕竟,有些文物一旦破坏,再多的钱也无法还原。

[稿源:红网]

[作者:王从清]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