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借反腐敲诈官员”为何那么“火”
2012-07-11 08:29 来源:红网

据《广州日报》7月10日报道,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网络不仅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影响巨大的新兴媒体,也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一些网站近年来以“维权”、“反腐”等为名,招摇撞骗,进行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的现象也日益凸显,成为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些“借反腐敲诈官员”的网站,真够黑的,搞得不少“桃色干部”、“捞钱官员”坐立不安、焦头烂额,甚至不排除也误伤了一些行得正走得直的公职人员。不管怎么说,就像小偷偷出贪官一样还是小偷,黑吃黑难道就不是黑么?敲诈勒索于法不容,当然是被打击的对象。然而,要说“借反腐敲诈官员”没有什么耐人寻味的地方,那也是不客观的,毕竟,那些“反腐”网站的背后,折射了一些现实问题的存在。

不看这则新闻,人们或许还不知道,“借反腐敲诈官员”的网站,居然已经那么“火”了——今年6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中国预防腐败网”、“中国预防腐败调查研究中心”等47家招摇撞骗、进行敲诈勒索违法活动的网站被依法关闭;而自今年3月份以来,已有89家网站被依法关闭。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这么多人不约而同把目光盯向一处,当然是因为“此处钱多人傻”所以才“速来”。在这个问题上,“人傻”是被动的,“钱多”是根本的原因,是“借反腐敲诈官员”网站得以生存、发展的最深层土壤。那么,很简单的逻辑就是:对“借反腐敲诈官员”网站要狠狠打击,对造成某些官员“钱多”的生态环境,更要狠狠整治。

同时,不难看到,此新闻在门户网站刊发后,网友跟帖也非常“火”。跟帖中,“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和“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两句话。“借反腐敲诈官员”网站瞅准的,也正是某些官员的斑斑劣迹。于是,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轨迹:正当的反腐举措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无庸讳言还拥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因此“借反腐敲诈官员”网站才得到了钻空子的空间。反过来说,要根除“借反腐敲诈官员”网站,除了要直接打击,还需要通过反腐机制的高效、细密,来进行釜底抽薪式的倒逼。

跟诸多反腐黑网站的出现相似的往事,历历在目:比如那些假冒认识高官的地下组织部,比如那些慌称有内部指标的地下招生办,比如那些抢先出警的地下110……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在公权力机构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往往就会有充满私欲的行为出来冒充捣乱。

[稿源:红网]

[作者:李辉]

[编辑:王俞]

责任编辑: 吴运河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