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奢侈品反腐”终归是“旁门左道”
2012-09-19 07:32

因穿戴奢侈品爆出丑闻的官员越来越多。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一位纪检干部称,近几年,已经开始组织纪检干部学习一些关于艺术品和奢侈品的知识,“以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要不是受贿人自己交代,我们很多纪检干部可能并不知道一副眼镜架也有几百万元的。”(9月18日《都市快报》)

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扒粪时代”。在微博等自媒体工具的快速传播下,官员的一言一行乃至衣饰穿戴都不可避免地暴晒于公众视野,由此带来多种新型的监督官员方式,“奢侈品反腐”便是其中之一。抽着九五之尊香烟的周久耕,穿着菲拉格慕皮鞋的“名鞋哥”廖维忠,都是因穿戴奢侈品而被扒粪的对象。

如今纪检部门也开始修行“鉴宝”知识,可以认为是新形势下的工作拓展,有其积极意义。然而,这里存在一个悖论。扒粪本身是种不正常的乱象,有误打误撞和胡乱开炮的特点,是偏离正常监督大道的旁门左道,而这种旁门左道的成因则是正常监督大道的不畅,是为“大道不畅,小道必猖”。如果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如果纪检监督部门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人们何须紧盯着官员的服饰不放。现在,掌管监督大道的机构掉过头来修习旁门左道,不免有些讽刺意味。

何况,就算成功扒粪,也不意味着成功反腐。大致梳理一下,近年曾引起较大轰动的扒粪事件中,落马的仅周久耕一人。再如网络上所晒的那些信息:西部某省会城市市长,戴着卡地亚蓝气球表,公价6万元;一位曾在海关系统任职的高官,仅公开图片中能看到的手表,加起来就值近40万元;某司长戴了块市价70万元的百达翡丽……这些因为未能引起媒体聚焦,甚至连水花都没泛起几个。

更令“奢侈品反腐”雪上加霜的是,现在一些官员已经学乖,谨遵财不外露的教训。前些天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当前不少官员出现在镜头中时,都会刻意素装,一位地方卫视主持人发帖透露:电视节目录制前,做嘉宾的一位领导突然叫停。然后走到一旁,默默摘下手表,穿上外套,系上扣子,挡住皮带,照照镜子,确认无误,这才放心回到场上说可以开始。

“奢侈品反腐”终归是旁门左道,铲除腐败毒瘤的治本之策是畅通监督大道,公开官员财产,引入群众监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否则,难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

[稿源:红网]

[作者:徐炳涛]

[编辑:王俞]

责任编辑: 吴运河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