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权力至上的惯性思维造就了“特权车”
2012-09-28 08:01

9月25日上午,网友@君汉在微博中称遭遇了特权车队,大批交警在管制。其时安静的车龙中一辆美国别克车突然长按喇叭,渐渐的,几乎所有的车喇叭都响起来。“大家都鸣笛、低头、默哀,持续了三分钟。心中默念:领导,您一路走好!”君汉还建议此举全国推广。(9月26日大洋网)

近年来,各地的“霸王车”、特权车现象突出,官员、名人等特殊阶层驾驶车辆随意违章甚至严重肇事,公众对此深恶痛绝。更有甚者,一些车无视公共秩序、无视监督处罚,在众目睽睽之下,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呼啸而过,旁若无人,其“特权”行为的负面效应给社会风气带来了较大影响。

英国最有“特权”的车是警车,警车从来不管限速之说,警报一响,就是公务。而美国政府的公务车车身上会喷涂“政府用车”字样,但这不是特权的象征,反而是接受公众监督。如果下班时间公务车停在饭店、娱乐场所前,往往会受到举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一些特殊车辆的管理更加严格。如果政府公务人员不慎违章,不仅要主动交纳罚金,动作还得快,生怕被媒体曝光,因为一旦违章被公众发现,可能会危及自己的职位。

通过国外的案例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政府车或者其他公权力车拥有特殊的牌照,并不一定会成为特权滋生的土壤,相反还成为了便于民众监督特殊的标志。

可以肯定,特权车的背后是有特权的人,是某些人赋予车子交通工具之外的身份、地位、权力等等方面的象征意义。特权车只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民众不相信特权车能被“管住”,实际上是对当前以公权名义而行使特权的客观环境能否得到改善的一种不信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缺乏独立的司法体系,致使“人治”现象依然存在,“权大于法”的问题屡屡出现,导致公权私用、滥用和权力的寻租。这些才是导致特权车现象的土壤,而这些也远远不能单纯依靠取消“蛋牌”就能简单解决。

在今天的中国,在一个真正制度文明的社会,没有特权的土壤,特权者便不会借车牌狐假虎威,更不会因感觉“没面子”而对交警大打出手;在一个制度完善的社会,交警也可以行使正常的权力“整治”特权的撒野行为。官权与民权平等共处,也才是令人期待的、健康和谐的权力与权利生态。

[稿源:红网]

[作者:黄镁洲]

[编辑:王俞]

责任编辑: 吴运河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