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影子银行”的风险已经不得不查
2012-12-23 09:12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银监会近日向各家商业银行下发通知,要求银行全面排查代销的第三方产品业务,并在15日内完成排查。(12月21日《人民日报》)

管理层终于对理财产品“动刀”了?喧嚣繁荣的理财产品早就被指存在违约风险,但直至最近出现了一些所谓“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让投资者蒙受损失的事件,其风险才被人们重视。真应了“不见棺材不落泪”那句老话。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理财产品违约只是中国逐渐变大的影子银行风险的冰山一角。我们应该庆幸,管理层及时惊醒,排查风险,而没有任由风险积累。

中国的影子银行不同于国外以投行、对冲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影子银行。中国影子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工具,难听称呼是“货币贩子”。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一类是以信托贷款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有一类是以高利贷为典型的民间金融。其共同的特征是以高额收益率吸储,以高利息放款,游离在监管的边界。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究竟有多大?至今也没看到过权威数据。英美评级公司惠誉的报告声称,截至2012年底,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为13万亿。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产品规模约为33万亿。易宪容则认为仅仅中国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在2011年就高达18万亿元。影子银行究竟存在哪些风险?一旦出现风险,对整个经济的损害有多大?至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泛泛而论而又危言耸听者认为影子银行风险爆发的后果不亚于美国次贷危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一点是肯定的,影子银行规模在不断变大,风险在逐渐积累,潜在的危害也日益增加。虽然这这只是一句具有提醒作用的“废话”。

中国的影子银行之所以化身为“货币贩子”,基于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利率管制,波动区间小。利率管制使利率不能随货币的市场供需改变而改变。利率变化不灵活很容易出现CPI跑赢利率,居民在银行的存款贬值的现象。二是有大量的民间资本需要保值增值。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高收入阶层。这些人希望自己的“血汗钱”会保值增值。既然银行存款是一桩亏本买卖,就只有寻找其他投资渠道了。只要收益率高,就愿意投。三是地方政府、大量中微小型企业以及银行本身需要大量货币去支撑其资金链条。地方政府在GDP指标的压力下有强烈的投资冲动,需要大量借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中微小型企业从银行无法借到钱,只有求助于其他借款渠道;商业银行为满足管理层的考核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存款。

有要求高收益的货币供应方,有急需货币的货币需求方,银行存款的低利息和银行的惜贷行为,三者叠加为利用银行存贷款以外的方式进行融资放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理财产品、地下钱庄等“货币贩子”自然会出现。监管的缺失,规则的不健全,契约的不完整,货币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逐利而不择手段的机会主义行为,让影子银行乱象丛生,繁荣中积累风险,发展中自我否定。无论是温州48亿高利贷资金链断裂,还是地方政府10.7万亿的负债所显示的违约风险,亦或是现在出现的理财产品坑害投资者的事件,无不在不断地提醒人们,影子银行的不断壮大所累积的风险到了应该高度重视并着手化解的时候了。

期望管理层从冰山一角,顺藤摸瓜,探知整个冰山有多大,弄清楚冰山会不会融化,一旦融化能带来多大的灾难,找出来防止冰山融化的措施,制定出降低冰山融化后所致危害的方案。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