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铁打的医生”填不平就医不公
2013-03-16 08:37

北京房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通等,看病难成为百姓心中的一块心病。2007年10月,房山区中医院成立“中医专家义诊队”,尹泉被挑中负责此事。他成为流动医院中“铁打的医生”,巡诊于房山区的山山水水、一村一镇。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笔“亏本的买卖”,但尹泉毫不犹豫接下了。每天6点就到医院做好各项准备,7点带队出发,走遍了房山区所有的乡镇。(3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说句心里话,看到这样的报道,打心眼里敬佩这样的好医生。敢于担当的好医生还有很多,央视报道的身居穷乡僻壤骑着骆驼为村民解疾苦的乡村医生,为给乡亲看病10年垫付了15万元医药费的徐州村医。在感动之余,多么希望少些这样铁打的好医生,而多些铁打的好制度。别说一两个铁打的好医生,就是一千个、一万个铁打的好医生,也填不平就医的不公平。

构建公平的就医环境,需要打破城乡界限。正如我们红红火火的城乡一体一样。城乡一体,更应该做到“城乡医体”。在医疗资源分布上,在卫生人员分布上,都要缩小城乡间差距。正是没有做到“城乡医体”,才有了就医环境的不公平。我还记得去年11月份的《新京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农村的留守老汉看护着留守的孙子,结果孙子感冒发高烧,由于村里医疗条件限制,他只有等到天亮了背着孩子去县里的医院看病,结果孩子还是离开了。这样的新闻,看了之后更多的是心酸和叹息,他原本不该离开这个世界,正如医生说的一样“你晚来了10分钟”。他没有得了“该死”的病,扼杀他的不是10分钟,而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平。这条新闻中暴露出两个情况:一是村里、镇里的就医条件跟不上,二是医院分布不合理,热闹的城区盖满了大医院,而农村却成了医疗“荒郊野外”。

国家提出医改的方向之一就是“强基础”,何为强基层,就是要打造15分钟就医圈,让百姓就近就能够更好地看病,而且“享受”和在大医院看病一样的医疗、技术、设备。这就要求医院建设最好少点“高帅富”,多些遍布百姓身边的“屌丝版”。

铁打的好医生填不平就医的不公平,“城乡一体”更应该做到“城乡医体”,这就需要我们卫生体制改革的时候做到设备资源、医生资源、医院资源的合理布局,不能热了城市,冷了乡村。少些铁打的好医生,多些铁打的好制度才是民之幸福的源泉。

责任编辑: 吴运河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