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知识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市场监管 > 宣教知识

微信扫一扫分享

阿里巴巴:通往“失控”之路
2014-01-13 10:50 来源:中新网

美国证券市场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要求,都比香港更高。并且,淘宝的货源问题,之前的支付宝事件,对阿里巴巴和马云都有一些负面影响,而美国市场,尤其看重这一块

“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我们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10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这一简短声明,宣告了2013年5月以来始终牵动市场眼光的“阿里巴巴集团赴港上市”一事,最终告吹。

在此之前,一场关于阿里巴巴“双重股权结构”、“合伙人制度”的旷日持久的争议,已经席卷了整个资本市场。而争议的核心便是,这家被打上创始人马云鲜明个人烙印的公司,在上市之后,能否继续按照“以马云为代表的核心团队”的意愿行事。

这家目前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在此前的14年间从无到有。中国市场、创业团队、持续注入的资本,被视为其快速成长的三大动力。此间,尽管以马云为代表的创始团队和核心管理层,并不持有多数股权,但却拥有对阿里巴巴战略和业务的绝对主导权。

不过,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计划的启动,对于马云来说,也就意味着“失去阿里巴巴控制权”的巨大风险。阿里巴巴试图在香港资本市场寻求“制度突破”最终遇挫,或许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自1999年创立以来,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就已经走上了一条通往“失控”之路。

融资惹的祸?

纵观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在马云等“开国元勋”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正是通过融资获取大量资本,才使得阿里巴巴在初期阶段拥有足够的资本实力与竞争对手周旋,并最终胜出。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不久后,即获得高盛、富达等500万美元投资,2000年,阿里巴巴完成了第二轮2500万美元融资,出资方包括软银、富达、汇亚资金等六家,其中软银为2000万美元。2004年2月,阿里巴巴再次从软银等VC手中融资8200万美元,其中软银出资6000万美元。可以说,正是这三轮融资,帮助创立不久的阿里巴巴平安渡过了第一轮互联网泡沫。

但当时,马云及创业团队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已下降至47%。而投入8000万美元的软银,持股20%,富达持股18%,其它股东持股15%。

事实上,当时的马云,就已经意识到了“失控”的风险。在进行第二轮融资时,出于公司控制权的考虑,马云主动将软银提出的3000万美元的融资,缩减为2000万美元。“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我们只需要2000万。”马云当时曾如此对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表示。

不过,2004年之后,为了支持淘宝和支付宝等新兴业务的扩张,阿里巴巴的融资力度反而进一步加大。

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和中国资产,换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这次股权交易为阿里巴巴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力资金支持,利用这笔资金,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支付宝迅速做大,并成功渡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奠定了阿里巴巴日后在中国互联网中的“江湖地位”。

但这一交易的代价便是,马云及创始团队,让出了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截至2007年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上市之前,雅虎、软银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9%和29.3%的股权。而以马云为代表的管理层及其它股东,仅持股31.7%。

一位国内电商CEO对本报记者表示,“阿里此前的大笔融资,现在看来是个错误。由于稀释了大部分股权,把自己拖到坑里去了,现在很痛苦。但阿里当时需要钱,也没有办法。”而另一位电商高管则对本报记者称,“不能说阿里当年引入雅虎就是个错误。因为那个时间点,雅虎的钱和影响力,对阿里都带来了正面影响。对公司来说,对资本做出妥协可能会丧失自身的控制权,但如果保持自身的控制,也可能会丧失发展的机会,所以,这是个平衡。”

而最终的结果是,阿里巴巴抓住了机会,却埋藏了越来越大的“失控”的风险。7年之后,2012年9月,阿里巴巴出资76亿美元,仅仅赎回了雅虎持有的20%的股权。并且,为了获取回购资金,阿里巴巴不得不引入了中投、国开金融、中信资本、博裕投资等新股东。

截至目前,按照雅虎、软银等公布的信息,软银持有阿里巴巴31.9%的股权,雅虎持股24%,马云个人持股7.43%,其余36.67%的股权,则由阿里巴巴管理层、员工,以及中投等机构持有。其中,马云和核心管理层的总体持股比例,仅在10%左右。

 

原标题 阿里巴巴:通往“失控”之路

责任编辑: 徐舟翔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