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边

微信扫一扫分享

来论丨解决不好这个问题 杭州恐没有未来
2018-01-05 09:22 来源:浙江在线

前阵子,一篇《上海是杭州的后花园》在网上网下引发持续而热烈的讨论。上海和杭州的关系,关于这个话题讨论似乎一直都有。涌金君发布的《上海和杭州究竟是和谁对标?》一文,不少楼友看了表示“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些文章或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体验,读来有滋有味;或从城市发展史角度旁征博引,读来有理有据。今天,涌金楼就编发其中的一篇,我们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欢迎来稿!

前不久,上海金融和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教授写了一篇文章,中心思想是说上海要成为杭州的后花园。

原因包括:首先,2016年人才净流入杭州排名第一,阿里巴巴功不可没。其次,阿里巴巴引发的创业氛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最后,目前金融和高端制造业也开始进入杭州。

而把家安在上海,主要考虑:教育水平上海远高于杭州;上海比杭州适合生活;购物美食文化演出娱乐设计综合交通;上海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配偶不愿意来杭州;最后还有户籍制度的固化效应。

作为一个在上海跟杭州都生活了多年的人,我对这篇文章是有不同看法的。

我身边同样有不少人在杭州和上海两地奔波,阿里每周五的班车有他们的身影。而这样的人才流动,一方面是杭州作为一个创新之城、互联网之城的吸引力增加;另一方面也是上海的外企文化的逐步退化,让大量上海精英有危机意识和转型意识。

这些人才成长在上海,抓住了房价没上涨以前的机会买了房落了户安了家。而外企和互联网公司的此消彼长,使得他们有欲望转型,杭州就成了一个比较好的过渡和跳板。

这些人才已经完成了安家的人生使命,所以,一旦上海出现了比较好的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离开杭州。

不过,浙江的创新更多的依赖于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生产方式创新相对不足,真正涉及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创新不足,对省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依赖仍然比较大。若干年后,等到这一波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引领的互联网化红利散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到拼核心技术的阶段,杭州拿什么来吸引能在新阶段继续让杭州站在时代潮头的人才,这才是杭州应该关注和思考的。

另一方面,上海传统的外企和金融机构培养出的人才,未来还是不是杭州所需要的,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来自上海外企和金融机构一些成熟的管理理念与机制,对仍在草莽化生长的互联网经济,有一种很好的补充作用,因此,杭州公司对来自上海的人才,多少还保持着一种仰视的姿态。

但是,当互联网形成更强烈的氛围和特质时,它还需不需要这样的人才?那个时候,杭州可能更偏向自己去培养刚毕业的新人,从一开始就培育他们拥有互联网思维。

所以,我个人判断,杭州和上海的人才“共享”,只是产业快速转型中的一个过渡时态,它不是终点,而彼岸仍在迷雾中。

不论怎样,有一点大家基本形成共识:一个城市,人的集聚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底层劳动力需要,高端人才更不可少。对杭州而言,吸引来自上海的人才很重要,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本土的人才队伍。

预想中,未来杭州还是要形成自己从人才的培养、培育、流动、固定的一整套模式,真正成为出人才和引人才的重镇——

杭州要直面在生活环境和国际化发展等领域和上海的巨大差距,奋起直追。

围绕教育差距,重点打造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精品学校、特色学校,进一步开放市场化办学,同时可以考虑在平湖、嘉善等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建立上海国际学校的分校,承接上海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溢出。

围绕服务业差距,要充分发展文化、演出、娱乐、美食的多样性,特别是增加国际性高端演出、高端餐饮、高端娱乐项目的引进,让大家在杭州能感受到和上海类似的生活氛围。

围绕国际化差距,要发展国际航班、引进国际学生和国际化人才,更要全面提升生活中各类文字的“双语化”,让高端人才留得住。

杭州要用好自己的青山绿水,让西湖群山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这张“金名片”吸引人和留住人。

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使杭州人拥有向左出入于繁华中、向右隐匿在群山里的独特体验,这是目前国内任何一个一线都无法比拟的。

要用好这个“传家宝”,更多挖掘西湖景区的休闲功能,让西湖山水更好的融入生活。

要建立更便捷的链接主城区和景区的公共交通,方便进出景区。要在景区内开放更多区块的活动空间、推荐儿童游乐路线,让景区“变得更好玩”。

要将景区内国有运行的商店、茶馆等配套设施交由市场化运行,提升景区配套的服务质量。

让杭州本地人能更好享受绿水青山,使杭州的居住拥有其他大城市无可替代的优势。

杭州要加强产业多样化,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来杭州。

在电子商务、互联网创业等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优势不断拉长产业链,丰富杭州就业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让各种背景的人都能在杭州感受到充分的就业机会。

特别是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研发产业、金融行业和其他服务业,不断提升杭州就业市场的总体层次。

杭州要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

一方面提升杭州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更注重对就业市场上的人才培养。

对国际领先的猎头公司、培训机构、人才服务机构,要“开绿灯”进入杭州。对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优势领域,要形成自己在培育人才上的机制和优势。

在除了特别高端的人才政策体系外,对中端人才能形成从引进到安家到流动的全套服务。

原标题:来论丨解决不好这个问题 杭州恐没有未来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