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微信扫一扫分享

江西小水电站达3955座 有2电站相距仅100米
2018-06-25 10:3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6月19日,审计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发布,长江流域小水电建设带来的生态问题得以曝光。报告提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小水电无序开发,建设密度过大,导致333条支流断流。有人感叹,针对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终于不再只算经济账,也总算理清了一笔生态账。

小水电密集到什么程度? 最小间距仅100米

央视记者在江西赣州崇义县境内的乐洞河调查时发现,小水电站的密集程度让人吃惊,最小间距仅仅只100米。

乐洞河支流众多,几乎有落差的支流都建上了小水电。而记者将掌握的资料进行特殊处理,在江西省地图上标出所有小水电站的位置,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绿点便铺满了整张地图,在水资源丰沛处,绿点甚至连成一片。

△水电站密度示意图

据统计,江西境内的小水电数量达到了3955座,而长江经济带10个省份已建成小水电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4100座。

333条河道断流意味着什么?

84岁的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是我国知名的水生生物学家。长期以来,小水电导致的长江支流断流等生态问题,让他忧心忡忡。6月19日审计署的报告印证了他的担心: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1017公里。河道断流导致的生态问题正在显现。

以云南境内的长江支流南广河为例。南广河50公里距离内就有30多座小水电,其中13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河道断流。记者注意到南广河上的一座引水式小水电,河上导向自然河道的闸门长期关闭,控制它开启的绳索早就断掉,周边的石头上长满青苔。目前处于汛期,河道还有水流,但在冬季枯水期,这里曾出现800米的断流。

“对于中小水电站而言,增加生态流量,基本上就是直接减少了水电站的收益。因为在保证生态流量的同时,相应可以用来发电的(水)量就减少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秋鸿说。

(断流示意图)

在放水和收益之间,水电站会如何选择?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就这样,引水式小水电长期不按规定给河道放水,自然河道的水量减少,便在枯水期出现断流。而这可能使河流周边的生态系统遭到致命破坏。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四大家鱼”鱼苗出生量急剧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不足1亿尾,同时一些珍稀、特有鱼类正濒临灭绝。

“长江上游生活有124种洄游鱼类,大型水电站的建设使它们适宜的栖息地消失,而一些支流中本来也生活有这些鱼类,但是由于大量修建的小水电站使它们不能正常生存繁殖。”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说:“ 我们很多水生生物都没有了,叫做功能性绝灭,确实我们感到很难过的。究其原因就是大量的小水电站对这些物种的影响,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的影响,远远比它发电造成的收入还要大,得不偿失。”

小水电有过大功劳,为什么现在必须要整改?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6月20日之前,各厅局要对辖区内小水电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一次排查并形成书面报告。同时,发改委、水利部和国家能源局也要求,下属厅局对小水电开展自查,内容包括:核准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完成了项目环评等等,也是要在6月20号形成书面文件上报。很明显,小水电乱象,已经到了必须整改的地步。但另一边,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水利部发布的《全国农村水电统计公报》,里面有这么一组数字,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农村水电站近5万座,总装机容量将近80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仅去年一年新增的发电量,换算一下,就相当于节约了7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近2亿吨。这么听上去,小水电是有大功劳的,为何需要整改?

其实,小水电的最近的一个黄金发展期在2000年后。“200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对电力的需求大。水利部出台过相关的支持小水电发展的一些政策,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加快中小水电站发展的一些决定。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应该说在2003年到之后的10多年,应该说有个较快的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秋鸿在回溯小水电发展的历史时这样介绍。

因为小水电定性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方水利部门做规划会按照水能的最优利用原则进行,也就是不浪费水头的原则。在江西,2003到2007年间,江西崇义县短短29公里的乐洞河上,建起了10座小水电。或许就是秉持着不浪费的原则,一道道审批手续都大开绿灯。

汤秋鸿研究员说:“当时确实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愿意拿这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去换取我们发展的,相当于换取我们发展的能源。但是随着现在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我们已经有很多替代能源的方式,那么我们就需要去权衡了。”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的文章引用了水利部发布的《全国农村水电统计公报》,其中有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农村水电站近5万座,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到了全国水电的近1/4,平均到户电价每度电约0.5元,惠及64个贫困村4.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小水电,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确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专家也提醒:小水电站这些贡献,是在忽略环境成本的前提下取得的。很多情况下,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所需要的成本,就相当于并没有支出。

除此之外,另一个现实是:以水电大省四川为例,从2014年开始,弃水量大幅上升,甚至出现了汛期发电量低于枯水期的反常情况。”

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副厂长向文平介绍,2017年他们总共弃水是90亿方,算成电量是30亿度电,大概是7亿多人民币。

中电联给出的数字,四川省调峰弃水电量由2013年的76亿度,增加至2016年的140亿度;云南省2014至2016年装机弃水电量分别达到173亿、153亿和314亿度。2016年国家四大水电基地的20多座大型水电站有效水量利用率、有效水能利用率不到80%,有的电站甚至不到60% 。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相对下行,加上水电本身受汛期枯水期影响的特点,发电量并不稳定。在可能破环环境的基础上,再不能创造高效的经济利益,曾经遍地开花的水电工程,显然已经走到了一个必须重新审视以及附加上环保成本核算的节点。

汤秋鸿研究员建议,针对每一个水电站,你要去科学评估它,它能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如果要达到环保要求,要做哪些改进;如果这个它能够通过整改达到环保要求的,成为绿色水电的,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对于它无法满足环保要求的,我们应该坚决予以退出。

小水电环评报告,到底对谁负责?

在云南某停建水电站,记者跟随科考队员看到水库建成后,上游大片蓄水区将沉入水底。那里,生存着被云南环保厅定义为极危物种的“陈氏苏铁”。而这一植物在蓄水区这个不大的区域,数量极为惊人。

“在这个小区域,沿着河谷至少2000株。水电站蓄水以后,这些苏铁都要被淹没在水面以下。”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顾伯健说,“之前在这个地方以外,只找到了500株陈氏苏铁。”

这个水库一旦建成后,大量珍稀保护植物会受影响,珍稀动物绿孔雀的重要栖息地会被淹没。而该水电站的环评报告说的却是:淹没区内只有6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元江苏铁分布于江边峭壁上。

环评与现实情况诸多不符,幸亏有环保组织针对这一问题提起公益诉讼,这一工程才被强制暂停。无独有偶,近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西双版纳州转办了九批次14件投诉案件,其中也有涉及西双版纳某处水电站,经当地查实,该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砍伐热带保护植物,阻断鱼类洄游等问题已经查明部分属实。曾有记者探访该水电站上游蓄水区,发现国家保护植物四树木、苏铁等被砍倒在地,并未做到如环评中所说的移栽。

诸多小水电站环评报告报警,人们想知道:这些出问题的环评报告,当初是如何通过的?

专家分析说,有的环评报告不能如实反映环境影响,关键原因在于现行的操作方式。现实操作中,环评报告大多由建设单位委托,报告完成让委托方满意后,环评单位才可能拿到全款。这种方式使环评单位常常把让建设单位满意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环评报告由此问题频出。仅2017年,各级环保部门共对存在违规问题的143家环评机构予以行政处理255家次,对256名环评工程师予以行政处理266人次。在环评机构查处发现的主要问题中,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占到90%。

从制度上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是防止无序开发的第一道紧箍咒,它失效后,如果后续有措施能够挽回,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按照相关的要求,水电站建成后的实际运作是否完全遵循了环评内容也是需要被监管的,但这次长江经济带审计报告说,小水电站中有86%仍未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控的情况。

专家建议,要改变这些现状,需要把水电站的所有者跟监管者分开。

今年,生态环境部也专门发布《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把对发展的监督者从单一的政府和企业,扩大到了公众参与,而公益诉讼主体的拓宽,也赋予了更多环保组织监督职责,为公众提供了一条参与之路。

原标题:江西小水电站达3955座 有2电站相距仅100米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