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大同镇

微信扫一扫分享

昔日“黑臭河” 今朝换新颜 大同镇黄垅溪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2014-07-08 20:18

“大同黄垅溪,一共十几里,雨天流黄水,晴天水不清。”这是沿黄垅溪一带4个行政村、近5000村民多年来心头的疙瘩,黄垅溪的水就相似大家心中的苦水。

今年进入梅雨季节,也是连降暴雨,也是这条黄垅溪,却终于发现行洪顺畅,河面不见了明显的漂浮物,沿岸农田也没受影响。“以前一下大雨,黄水漫上来的时候,溪边上这一亩八分田,种小麦小麦没得收,种玉米黄泥盖到玉米芯,种稻谷稻苗分蘖就被淹,就今年没被淹掉过。”正在稻田里干活的黄垅村村民周根姣跟记者说话时略显几份欣慰。

今年55岁的包满云家离黄垅溪50米左右。说到黄垅溪很是激动:“这条溪里鱼不会活,鸭子也下不去,只有到干旱个把月以上才会看到水清一点。洪水一来,破布片、塑料片挂满溪边的树枝,看也没法看,农民的锄头放到溪水里也会生锈。”她说:“现在高兴喽,修过以后,不是我一个人说好,大家都说好。”

黄垅溪起始于枫树岭村,流经枫树岭、田畈、黄垅、黄家等四个行政村,全长 6.8公里,平均河宽8米,流域面积约17.48平方公里,两岸以农业种植为主,且四个村村民的大部分农田都在黄垅溪两岸。

黄垅溪上游田畈村一带历史上长期开采煤矿,其中最大的煤矿国有企业田畈煤矿,大规模始采于上世纪60年代,后来发展到县、乡、村属煤矿多家,对当时的建德县社会经济做出过重要贡献。煤矿停采之后,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限制,煤矿废水沉淀物没有处理,矿坑废水仍然常年自然排放,加上几个采矿区连通后,废水集中从枫树岭、田畈村一带汇入黄垅溪。

矿坑废水如锈水,吸附性较强,长年积淀以后,使整条溪流淤积量越来越大,整条河道河床抬高,最窄处可流水的地方仅3米,甚至3米不到。困扰着当地群众的不光是矿坑废水(老百姓称为“硫磺水”),还由于堤坝年久失修,堤坝内部出现渗流,稍有大水就漫出河道,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整治前的黄垅溪,不但因为水质问题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因为行洪能力差,洪水一来就淹掉一大片,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79岁的黄垅村村民章金华是这样说的:“整治前的黄垅溪成了黄水溪,不但没法灌溉,被黄垅溪淹到过的稻田虫子也活不了,村民连治虫也不用治了;被黄垅溪的黄水粘到过的衣服,洗也洗不掉。”

正因为如此,村民对整治黄垅溪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大同镇的市级人大代表也反映了多年。

近几年,大同镇采取石灰填埋等处理方式,相继封堵了几个矿坑口,但还没有彻底根治矿坑废水问题。

今年,黄垅溪被列入浙江省“黑臭河”名单后,大同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积极采取措施,迅速行动,及时编制整治方案,并委托浙大专家对黄垅溪矿坑废水进行勘探与设计治理方案,以“五水共治”、治理“黑臭河”为契机,展开对黄垅溪的生态化综合整治工作。

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河床疏浚、新建堤防、桥梁恢复、绿化等,概算总投资570余万元,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主要是河道清淤、砌石护坡等工程,第二期主要是桥梁恢复、绿化等工程。一期工程于2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300余万元,新建河道防护堤坝5公里,河道清淤2.12万方,清理各类涉河违章建筑、畜禽养殖、沿河瓜棚、非法渔业养殖设施等,拆除沿线违章建筑、露天棚厕6000余平方米,征用土地22亩。

据了解,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完工后,将开始对河面桥梁进行恢复,对堤坝两侧进行绿化。每年将落实专门资金用于黄垅溪河段范围的河道保洁补助。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生活污染将采取多种生态化分散处理方式就地收集处理,有序推进村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面完成沿线4个行政村的农户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全面清理完成黄垅溪两岸200米范围的禁养区内畜禽和水面养殖场所。力争让昔日“黑臭河”变成一条“生态河”。

但记者也了解到,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田畈煤矿废弃矿坑治理工作还是一个难题,目前水体治理方案还在做进一步论证比选,资金拼盘还待解决。不过,黄垅溪综合整治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为民造福的工程,河道整治的开工建设已经让当地百姓吃上了政府给的“定心丸”。

(记者 王正伟 通讯员 刘玉宏)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